詳細介紹
海陽市地雷戰紀念館位于海陽市文山街11號,現館舍面積2700平方米,展陳面積2200平方米,展線長830米。共展出文物500余件,照片300余幅,輔以圖表、油畫、粉畫、雕塑、半景畫等輔助陳列展品,通過運用聲、光、電和投影、電視墻等多媒體和觀眾互動、影象復原等高科技展示手段,生動逼真地再現歷史真實場景,增強了藝術性和感染力,使參觀者身臨其境。
抗日戰爭期間,海陽民兵在艱苦的條件下,在各村建立地雷加工廠,自己碾炸藥,制造石雷,創造了夾子雷、連環雷等10多種地雷和子母雷、頭發雷等30多種埋雷方法,先后作戰2000余次,斃傷俘敵1897多人,沉重地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他們的突出代表趙守福、于化虎、孫玉敏被評為“全國民兵英雄”, 并多次受到毛主席等老一輩中央領導人的接見。1962年,八一電影制片廠以此為原型,實地拍攝了《地雷戰》,從此海陽地雷戰的英雄事跡轟動全國、家喻戶曉。1945年10月,許世友將軍為贊揚海陽地雷戰曾揮毫寫下“英雄造地雷、雷鄉出英雄”十個大字;1989年8月,遲浩田將軍親筆題寫“地雷戰倭寇喪膽、衛海防壯我國威”;1991年7月楊得志將軍題寫了“地雷戰”三個大字。
海陽市地雷戰紀念館是山東省首批免費開放的5家紀念館、博物館之一。2005年11月,被中宣部公布為第三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同時被列為山東省紅色旅游重點單位;2013年12月,被團中央授予“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2014年9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該館自建立以來,每年都有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紅色旅游團隊到此參觀學習,接受教育。紅色海陽精神得到了進一步彰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得到了更好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