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關于推動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今年5月25日,省委編辦印發《開發區機構職能編制配套政策(試行)》,為相應改革創新加碼助力。
兩項政策疊加,山東開發區改革成效如何?12月18日出版的大眾日報報道了肥城市和龍口市的改革創新舉措。
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肥城高新區反而實現大部分重點指標遠超去年,成為肥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引爆點、增長極和動力源。
發展如此高效,關鍵在于管理體制和用人機制的創新。近年來,肥城市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推動高新區聚焦經濟發展、“雙招雙引”、科技創新等主責主業,探索出了管委會“瘦身”、經濟“強體”的新路徑。
2017年3月,肥城高新區在全省率先進行了體制機制調整,實施了職員制改革和薪酬制度改革,打破“鐵飯碗”。今年4月再次對管理體制進行了優化調整,打造“313”職能轉變新模式。如今,在肥城高新區,人員實行全員競聘上崗,檔案職務與競聘職務、檔案工資與實際薪酬、人事檔案管理與聘用管理“三分離”。
人員實施績效工資制度,管委會和社會事務部聘用人員工資最低為原工資的80%,最高可達到市直機關事業單位相當職務層次人員工資標準的1.5倍。肥城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建設有限公司等聘用人員工資最低為原工資的60%,上不封頂。制度實施以后,有15名50歲以上老同志自愿放棄穩定的工資,踴躍參加競聘拿績效。
龍口市道恩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園,原來是煤炭塌陷區。龍口經濟開發區管委決定,放權給道恩集團進行開發整治和公共設施建設,全面完善園區內道路、供水、供電、燃氣、蒸汽、污水等基礎設施。目前,園區已發展為年產值44億元的綜合園區,實現了生態治理和經濟效益的和諧統一。
龍口經濟開發區讓企業“唱主角”,賦予企業“雙招雙引”自主權,讓龍頭企業成為招商引資的主力軍。2018年12月,龍口經濟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全面啟動,陸續推行了全員聘任制、競爭上崗、大部制等一系列措施,探索構建了“企業領建區中園”新模式。目前,道恩集團主導運營的9平方公里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園、南山集團主導運營的2平方公里航空材料產業園已初具規模,第3個企業運營區中園已具雛形。
山東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進展如何?改革往深里走,需在何處著力?大眾日報記者半年前曾就該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功能定位不清,承擔大量社會事務,引進企業不是基于產業集聚的考慮,僅僅表現為簡單的“企業扎堆”……這是開發區面臨的共同問題。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