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我現在在XX村,剛才他把毒品交給我走了。”離著不遠的何峰(化名)和隊員們接到線人電話,成功蹲守到一伙毒販,幾人立刻迅速出動將其抓獲。像這樣危險的抓捕行動是何峰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近年來,吸毒呈年輕化趨勢,何峰與隊友們站在了禁毒前線,防止更多年輕人走入歧途……
何峰在盤查可疑車輛
“為抓吸毒者3天沒合眼”
2015年,何峰和隊友接到情報:一名吸毒人員從轄區內攜帶大量毒品去往臨近城市。接到情報后,何峰與隊友立刻出發前往此地,在一處賓館前發現了吸毒人員的車。
“我們不敢貿然上去,因為不知道哪個房間,萬一有同伙走漏風聲就壞了。”3人在樓下等了一天一夜,然而吸毒人員的車停在賓館外一動未動,也沒有見到吸毒人員的蹤跡。
“第二天下午,有人發動了那輛車離開了賓館。開車的人不是我們一開始跟的人,但這人能開走車說明他們認識。”何峰和一名隊友下車到賓館電梯口等候。此時又多了一名新的犯罪嫌疑人,兩人正要上電梯,被何峰和隊友死死按在了地上。那個晚上,何峰和隊友兩個人一夜沒合眼,與兩名吸毒人員共處一屋。
“吸毒者的眼睛布滿血絲,瞪得很大,像熬了兩天兩夜。”何峰這樣形容吸毒者。
滿是出租屋的舊樓里,一層樓幾十家住戶,藏匿在其中的最后一名吸毒者被逮捕。
時間回到2013年,那時的何峰還是一名刑警,偶爾接手緝毒任務。2014年轄區內緝毒大隊成立以后,他被調到隊里,正式成為一名緝毒警察。從2010年以后,轄區內總共增加了近100余名吸毒者,平均每年新增近10人。
“選擇往往就在一念間”
“毒品種類很多,傳統毒品有海洛因、冰毒、甲卡西酮(喪尸粉)、K粉。新型毒品有‘奶茶粉’‘可樂’……”何峰說,接觸毒品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如何選擇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我曾經逮捕過一個吸毒者,小伙子只有20多歲。朋友告訴他一個東西很好抽,慫恿他不用擔心,抽一次沒問題。小伙經不住誘惑抽了一次。這樣幾次以后,朋友開始要錢,但他已經戒不掉了。所以說朋友圈子很重要,年輕人要愛惜自己。”何峰說,后來小伙子可能是因為吸毒后遺癥去世了,因為自從那次尿檢以后就再沒見過他。
從警多年,何峰見了太多吸毒引發的慘劇。“吸毒致幻,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致幻后會發生什么事情誰也不清楚。”他說,曾經有人吸食毒品后拉著陌生人往家里走,還有人懷疑妻子不忠,放火燒衣服,更有人產生暴力傾向,六親不認。“一名吸毒者曾經跟我說,只要不吸,他就渾身疼痛難忍,身體機能的下降讓他對海洛因產生了身體依賴,戒毒難上加難。”
“墓碑上不會刻上名字”
緝毒警是無名英雄,一線緝毒警死后墓碑上不會被刻上名字,以免家人被打擊報復。行走在危險邊緣,這是個光榮又不能被人所知的群體。
幾年前,何峰遭到過一次威脅,現在他還記得那個場景。“一吸毒者兩次吸毒被抓,認為是我針對他。第二次指著我的鼻子,說要報復我。”何峰說,自己最擔心的就是家人的安危。“穿上警服該做的事不能后退,脫下警服我也是一個兒子、丈夫、父親的角色。”
7年前,還是刑警的何峰參與了職業生涯中的第一次緝毒行動。“根據情報,吸毒者有3人,警隊派了包括我在內的4名警察出警。踹開門以后,有3個人正在吸食毒品,后面還有兩個人睡覺。”在人員缺少的情況下,何峰只能緊緊握住手中的警棍,盯著眼前這群人,上前銬住其中一名吸毒者,所幸沒有發生反抗。
緝毒警察們不僅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有時還要注意吸毒者的安全。兩年前的一次抓捕行動,吸毒者為了毀滅證據,要生吞4克冰毒。“0.01克冰毒就能致死,這么多吃下去必死無疑。”來不及顧慮太多,何峰立刻用手催吐,救下其生命的同時手指被咬破。“其實很多吸毒者攜帶艾滋病毒,但當時顧不了這么多,畢竟是一條生命。”
“別讓一次好奇毀了一生”
緝毒大隊的工作內容不僅包括緝毒行動,平日也負責宣傳活動。6月份,轄區內開放了禁毒教育預防基地,市民可以走進基地了解禁毒相關知識。基地內采用多媒體演示、實物展示等多種呈現形式,向廣大市民特別是青少年宣傳禁毒法律政策,普及禁毒常識。
何峰說,目前登記在冊的吸毒者每半年做一次毛發檢測,如果吸毒成癮就要實施強制戒毒,強戒過程非常痛苦。除了登記在冊的吸毒者,還有一些藏在暗處的隱性吸毒者,教唆意志薄弱的青少年踏入“毒圈”。“別讓一次好奇毀了一生”,何峰感慨地說。
“根據近幾年的情況,吸毒越來越往年輕化發展,一方面年輕人意志力比較薄弱,另一方面就是交友不慎,容易被帶跑偏。”接下來的時間里,何峰和隊友們要到轄區內的企業管控鹽酸、硫酸等制毒用品,普及禁毒知識,做好禁毒知識宣傳,繼續堅守在轄區緝毒工作的一線……(濟南時報 記者:郭夢桐)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