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10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近兩年來膠東文化遺產保護情況。
加強文化遺產資源調查。先后開展了膠東沿海海防、海上絲綢之路遺產、廟島群島海域及威海灣海域水下遺產的調查工作,即墨啟動了全域文化遺產的調查、勘探工作,為海疆歷史文化廊道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
積極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開展對青島八大關、威海劉公島、煙臺所城、蓬萊閣等近現代建筑的維修工程;加強煙臺三十里堡、海陽嘴子前墓地、平度即墨故城和六曲山漢墓、黃島瑯琊臺、齊長城等大遺址的保護工作;啟動海陽地雷戰、榮成郭永懷故居等膠東革命文物的保護與展示工程。
加強文化遺產的利用,促進文旅融合發展。青島市按照“科學保護、合理利用”的原則,在八大關區域先后辟建了西班牙風情館、“遇見梵高”主題咖啡吧音樂廣場等一系列文化設施;威海劉公島利用修復的海防設施,推出了《北洋海軍威海衛基地防務掠影》《歷史選擇》為主題的大型展覽;蓬萊閣做好文物資源“活化”傳承,利用媒體等多種手段講好文物背后的故事。
推動文化遺產申遺工作。2019年以來,青島市全面啟動并推進青島老城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一是成立領導小組,制定申遺方案,完善申遺文本;二是開展八大關街區環境整治工作,開展“美麗青島”專項行動,為申遺工作提供了保障。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依盟 報道)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