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杰 濟南報道
今年年初,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醫生郭海鵬編撰的《國家援鄂醫療隊武漢方言實用手冊》和《國家援鄂醫療隊武漢方言音頻材料》火了,為當時山東支援湖北醫療隊員解決了與病人的溝通難題。6月2日,當郭海鵬在山大援湖北醫療隊表彰暨先進事跡報告會上,再談起這份被譽為“戰時方言密碼本”和“武漢方言齊魯解決方案”時,許多師生先是哄堂大笑,然后笑著笑著,眼眶就濕了。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共派出312名醫務人員奔赴抗疫一線,其中援湖北隊員295名。
在事跡報告環節,郝學喜、孫元婧、郭海鵬、周敏、曹英娟、馬承恩先后分享了援湖北期間的抗疫故事和個人感悟。
“我深知你是個孝子,自你母逝后,你們夫妻對我關心照顧更加備至……然自古忠孝難兩全。咱們家有三個共產黨員,你也沒有忘記醫學生的誓言。”這是郝學喜人生第一次收到來自父親的一封家書,也讓他在最艱險的環境里體會到,人生最厚重的愛正是中國人身上源遠流長的家國之愛。在某個瞬間,他突然明白了“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的深刻內涵。
郝學喜是山東大學第二醫院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大年初四隨醫療隊馳援黃岡,擔任“山東二隊”重癥四組組長。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他與同事奮戰54天,參與救治患者411人,包括重癥、危重癥患者92人。
和死神的賽跑并不注定贏,但是哪怕會輸,仍要全力以赴。孫元婧分享了自己參與救治患者的經歷,陪伴走過艱苦42天最終逝去的老徐,擔心氣溶膠傳染護士而故意“疏遠”大家的60歲阿姨,患有阿爾茨海默綜合癥經常鬧脾氣但最終被哄好的90歲老奶奶……看著精心呵護下康復出院的患者,孫元婧特別有成就感。在她看來,白衣執甲大概就是這一刻戰勝死神的豪邁氣概。
“拐子”是哥哥,“莫和不過”是不要害怕……武漢大學畢業的郭海鵬,義不容辭承擔了整理方言對照手冊的任務,進駐武漢48小時內火速編撰完成《國家援鄂醫療隊武漢方言實用手冊》和《國家援鄂醫療隊武漢方言音頻材料》,被譽為“戰時方言密碼本”和“武漢方言齊魯解決方案”。許多網友說,看著看著就笑了,笑著笑著就哭了!
為確保每位隊員“零感染”,曹英娟總會反復交代即將進入隔離區的隊員:“穿脫防護服的時候一定要小心”“防護裝備不到位不能進隔離區”“有不舒服要第一時間報告出隔離區”……每天這樣的叮囑都重復上百遍,也因為不停的嘮叨得了隊員們非常暖心的綽號“班主任”“曹媽媽”。
“在武漢這50多天為醫療隊操的心,比我這50多年操的心都多。”由于長時間勞累、休息不好,馬承恩身體嚴重透支,有一次甚至站了好幾次都沒有從椅子上站起來。他一度感覺自己堅持不到最后,可能要永遠留在武漢了。但身為隊長的馬承恩說,隊員“零感染”是硬任務,他要盡自己最大可能把隊員一個不少地帶回來。去時風雪,歸來春風,馬承恩說:“戰無懼,歸無恙,鐵血丹心書汗青!”
大疫有大愛,逆風有行者。六位代表的報告,一堂課的時間,讓大家回到湖北一線抗疫的難忘時光。向英雄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把榜樣的力量轉化為奮進新時代的不竭動力。山東大學黨委書記郭新立說,希望全體山大人崇尚英雄、學習模范、爭做先進,以“追求卓越、只爭朝夕”的奮進姿態,加快實現學校“由大到強”的歷史性轉變,奮力開創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局面,為實現中國夢、山東夢、山大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