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特約評論員 劉同江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
“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樸素的話語凝聚著強烈的宗旨意識。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到“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情懷、宗旨意識一以貫之。它生動體現在精準扶貧脫貧的一個個場景中、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的一場場攻堅中、破解上學難就醫難的一次次改革中,更彰顯在疫情來臨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立場與實踐中,既展現了共產黨人為人民謀福利的鮮明追求,更凝聚起團結一心共創美好生活的磅礴偉力。
到2020年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是我們黨對人民、對歷史的鄭重承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階段,重申為民宗旨,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才能團結人民、合力攻堅,決戰決勝、完美收官。
發展沒有止境,好日子的內涵與要求也會與時偕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必須體現在做好一件件實事上。過日子離不了柴米油鹽,好日子往往體現于“小事”中。群眾利益無小事,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必須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不慕虛榮,不務虛功,不圖虛名,切實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決策、謀思路、辦事情要察民情、重民意,尤其要維護群眾利益,要知民困、解民憂,化解群眾反映強烈的堵點、難點和痛點,多在“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米”上發力,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道行致遠,不忘為民初心。面對疫情防控的艱巨責任,肩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使命,尤其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民奮斗、為民盡責,擔當作為,矢志篤行,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奮筆書寫新時代民生答卷!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