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12月27日訊(記者 陳洋洋 申家鑫)騎著獨輪車舞龍、跳繩、跳拉丁舞、打籃球、耍長棍......近日,濟南市西河小學的獨輪車表演又一次驚艷亮相。記者獲悉,該校的“獨輪車+舞龍”不僅多次驚艷了濟南校園,還走向了全國,在省內外獲了不少獎項。
騎獨輪車舞龍
這所學校把兩項非遺“玩”出了花樣
在濟南市中區,濟南英雄山路和二環南路交叉口,“藏”著一所百年老校——濟南市西河小學。近幾年,學校的獨輪車舞龍驚艷了濟南,受到了不少贊譽。
據該校介紹,把獨輪車和舞龍結合進校園社團,這在全國的中小學中是首創。
一個小學校園內怎么突然舞起了龍?原來,西河村小學所在的十六里河轄區和相鄰的興隆社區,自古以來都有重大節慶舞龍、踩高蹺的習俗。村里的舞龍隊都是成年人,每次演出結束,學生們都很興奮,很多同學爭著上場過把舞龍癮。
舞龍是中國傳統的民間文化,既然孩子們喜歡,是否適合這些樸實勇敢的城郊孩子學習呢?看到孩子們喜歡,學校找到了興隆村舞龍隊隊長張連水商量。
張連水是濟南非物質文化遺產舞龍第八代傳承人,已60多歲,家里幾輩人都會舞龍。他曾向媒體介紹,興隆村的舞龍表演有2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乾隆下江南路過濟南時,在興隆村附近住下,就安排了村里的舞龍隊為其表演助興。
聽說學校想讓孩子們學習和傳承舞龍技藝,他很高興地當起了學校舞龍社團的教練,還給孩子們提供了舞龍道具和服裝。
為了讓這門傳統的技藝有所創新,張連水又找到了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大慶,學習了騎獨輪車,然后把兩項非遺結合創立了獨輪車舞龍社團,孩子們爭相報名,家長們也很支持。很快,“獨輪車+舞龍”亮相,不僅驚艷了濟南校園,還走向了全國,在省內外獲了不少獎項和稱贊。
騎獨輪車跳繩、打籃球、跳舞
今后還將騎車轉呼啦圈等設計到舞龍中
孩子們一次次精彩的表現,讓學校和張連水有了信心。
除了騎車舞龍,張連水又給學生提高了訓練難度。騎獨輪車跳繩、打籃球,跳拉丁舞、兩人騎車對耍長棍等,學生們慢慢都能輕松掌握。
“我們還想讓孩子練騎車轉呼啦圈、騎車鉆圈等,然后都編排到舞龍表演中,讓內容更豐富。”張連水說。
“等孩子們再練練,我們要走出去,給孩子創造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提升學生的自信,讓城郊的學生也能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登上更高的舞臺。”西河小學校長表示,西河小學現有在校生600余人,全部是西河村民的孩子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因面臨拆遷周邊是片廢墟,校舍無法跟城區的學校相比,但學校領導卻想盡辦法提升“軟實力”,創辦了特色社團、共享書屋、孔子學堂等。學校將舞龍和獨輪車兩項非遺文化引入校園,就是想讓民俗技藝不失傳,讓學生從中受益。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