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0日訊 前幾天,正在漁船上作業的呂先生突遭意外,他的右側上肢不慎卷入機器,右上肢自肘關節上方完全被碾斷,情況危急。
威海市中醫院骨一科副主任羅文峰告訴記者,“當時他的工友用繩子給他勒著胳膊,給他止血,患者接近于休克的狀態,旁邊有個塑料袋,裝的殘臂,并且是創面不整齊,一看就是比較嚴重的旋轉撕脫傷。”
醫生在救護車上對患者的傷口進行緊急消毒和包扎,隨后患者被送至醫院急診科。由于患者傷情嚴重,再植成功的希望渺茫,如果要保全肢體,患者和醫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一般的像這種嚴重的旋轉撕脫傷的斷肢斷肢接起來比較復雜也比較困難,還有創面不整齊的話,對血管神經損傷也比較嚴重,再植成功的希望比較渺茫,可能就不會再給他進行再植的手術,一般都會直接就是進行一個殘端修整。”羅文峰說。
據了解,再植對醫生的醫療技術水平是一個考驗,要面臨極大的并發癥,比如說術后血管痙攣、術后血管栓塞,發生血管危象就是你接通了的血管它有可能會再堵塞,還會造成肢體的壞死,再一個是因為它畢竟是一個大的肢體離斷,會產生因為缺血時間長,造成肢體的組織的壞死,壞死以后會造成毒素的吸收,進入血液循環以后會造成病人急性的腎功能衰竭,因為污染比較重可能會發生嚴重的感染,造成敗血癥,感染性休克也會危及他生命的安全。
在了解患者想要保全殘肢的意愿后,醫生立即制定了手術方案。調集骨科6個大夫,分成三組來進行手術的搶救。歷經十幾個小時的緊張手術,患者的殘肢終于再植成功。羅文峰告訴記者,當時這個病人也是病情比較復雜,因為存在著廣泛的肌肉的挫傷、神經的挫傷,“血管也缺損,長度不夠,兩端不能對接在一起,我們從腿上移植大型靜脈進行橋接,不光是動脈橋接了,靜脈也進行了橋接。”
由于及時救助,術后患者斷肢成活良好,經過再一次的植皮,所有創面均已修復。“當時創傷面挺大的,心里面挺忐忑的,做完手術,胳膊接上了,但是不一定成活,但是住了半個月左右,醫生跟我講成活率沒問題了,現在心情越來越好。”患者呂先生說。
閃電新聞記者 陶曉東 威海臺 曲小晴報道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