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絲綢之路既是貿易互通之路,也開啟了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傳播之路。“一帶一路”的經貿合作促進了沿線國家和地區間民眾的交流、理解與互信。習主席在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同時,也提出了五個“相通”的概念,而“五通”中最后一項就是“民心相通”。
與“一帶一路”悠久的歷史淵源、精彩的歷史故事,成為山東和“一帶一路”交流互鑒的紐帶。1600多年前,東晉高僧法顯,經陸上絲綢之路,穿越位于今河西走廊和新疆的9國,赴古印度尋求真經。10年后,他沿著海上絲綢之路,最終北上登陸青島,歸國后寫成《佛國記》,留下了關于絲綢之路的珍貴歷史印記。
去年6月11日,根據這段歷史創作的史詩舞劇《法顯》在北京中國劇院首演,盛況空前。這位東晉高僧的傳奇人生與精神歷程叩擊著每一位觀眾的心扉,連續兩日的演出一票難求。
今年春節期間,我省又派出10批131人次,赴蒙古、泰國、瑞典、坦桑尼亞、赤道幾內亞以及臺灣、香港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參加“歡樂春節”系列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眼下,這樣的跨文化交流在山東精彩紛呈。近年來,山東抓住“一帶一路”契機,與沿線國家民眾加強交流、增進理解,講好“山東故事”,與不同文化和文明加強對話、交流互鑒,不斷加快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極大豐富了“國相近、民相親”的絲路內涵,推動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現代文化的創新。
積極推動齊魯優秀文化走向“一帶一路”,加強與埃及、泰國、新加坡、法國、英國、徳國、西班牙、俄羅斯、波蘭等國家友好省州的文化交流,堅持每年舉辦“中國山東文化年”、“中國山東文化周”等活動,推動我省儒家文化、地域文化、民樂、戲曲等走向“一帶一路”。
搭建“一帶一路”高端文化交流平臺,連續舉辦七屆世界儒學大會、四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成功舉辦了2015年東亞文化之都(青島)儒學對話會議等,有效提升了齊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一帶一路”文化貿易取得長足進展。據統計2016年,我省文化進出口企業4190家,全省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411.5億元,占全國比重為7%,同比增長23.6%,居全國第四位。目前,山東已推動設立海外孔子學院25歌、孔子學堂28個,與沿線國家建立友城47對,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城市31對,“一帶一路”朋友圈不斷擴大。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