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4月26日訊(記者 劉冰冰 通訊員 張娜)4月26日,濟南市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楊洋順利實現造血干細胞采集,他捐獻的造血干細胞將運往蘇州用于救治一名90后的小伙子,他也成為全國第6434例,山東省第537例,濟南市第41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2011年9月,楊洋將自己的造血干細胞血樣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成為一名光榮的造血干細胞志愿者,時隔近六年,他已經將這件事遺忘,可今年2月他接到紅十字會打來的電話,告知他的血樣與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相合,征求他是否同意捐獻造血干細胞挽救這位患者的生命。
楊洋目前在一家空調安裝公司上班,平時早出晚歸和在外地長期施工是家常便飯,工作忙、工期短、任務重,如果捐獻造血干細胞肯定會影響自己的工作,兩難的抉擇讓他接到初配的電話后的幾天都沒有回復。
三天后,紅會的工作人員再次給他打去電話,告知他目前這名患者只有他初配相合,如果他不救,患者肯定是沒希望了,請他慎重決定。
楊洋說:“說起只有我能救他,一開始我并沒有把捐獻造血干細胞這件事當成一種責任,就覺得跟獻血一樣,如果我不去捐獻,肯定其他人也會救他,但后來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跟我說,造血干細胞捐獻不同于無償獻血,因為造血干細胞配型不是單純的血型相合,而是HLA相合才行,一開始我并不知道什么叫HLA,后來在網上查詢后才明白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意義和責任。我心想,目前患者初配時只配上了我一個人,如果不出手相救,那他這唯一的希望也沒有了,這時候,我才真正體會到‘責任’的深刻含義,是啊,世界這么大,只有我能救他,后來我二話沒說,鄭重的回復紅十字會,我同意捐獻!”
沒想到,幸運的種子再次降臨到患者和楊洋中間,很快!楊洋的高分辨通知就下來了,高分結果全部相合,再次印證了,只有楊洋能救他,后來又經過全面體檢和各項指標篩查,均全部通過,機緣巧合,讓他能救治一名素未謀面的小弟弟,他感到莫大的欣慰和榮幸。
等待采集計劃正式下發,楊洋也頗為著急,曾幾次詢問紅會,什么時候能捐獻,什么時候能救助這位患者,再漫長等待一個多月后,采集通知終于下發,而當天,楊洋正準備趕往外地參與長達兩個多月的工程施工,為順利捐獻,他放棄外地工作,選擇救助這位年輕的生命,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犧牲自己的工作時間,無私挽救一名素昧謀面的人,他的人道精神和樂于助人的核心價值觀,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弘揚的榜樣。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