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30年)》日前得到國家批復。山東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雙核、四帶、六區”的城鎮空間布局,將成為山東地域版圖上最明顯的特征。到2030年,全省城鎮人口將達到8000萬人左右,城鎮化水平達到75%左右。其中,濟南作為核心城市之一,2030年將成為城區人口500-1000萬的特大城市?! ◆斁W4月7日訊 《山東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30年)》日前得到國家批復。山東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雙核、四帶、六區”的城鎮空間布局,將成為山東地域版圖上最明顯的特征。到2030年,全省城鎮人口將達到8000萬人左右,城鎮化水平達到75%左右。其中,濟南作為核心城市之一,2030年將成為城區人口500-1000萬的特大城市。
2030年全省城鎮人口約8000萬人
2017年3月,《規劃》經國務院同意由住建部批復實施,這是我省第一個到2030年的法定空間規劃。
我省空間規劃將與“一帶一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環渤海等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協同發展。目標是將我省建設成為沿海地區國家級城市群、“一帶一路”重要樞紐、中日韓協作先導區、現代海洋強省、中華文化傳承創新高地。到2030年,全省城鎮人口約8000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75%左右,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等。
記者了解到,該規劃在發展目標上,與《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充分銜接,明確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水平達到65%,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5%。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李力介紹,省域城鎮體系規劃是全省最高層次的法定空間規劃,是省政府管理城鄉空間、合理配置資源、協調城鎮與區域發展,有序整合區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引導全省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基本依據。
齊河成“濟南都市區”會員
該規劃亮點之一是,提出了“雙核、四帶、六區”的城鎮空間布局。雙核,即濟南、青島兩個核心城市。其中,我省將充分發揮濟南的省會城市優勢,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服務經濟、高端裝備制造和高新技術產業,努力建設成為區域性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成為環渤海地區南翼的中心城市,協同濟陽、齊河、平陰等縣,共同構建濟南都市區。
同時,依托青島開放優勢,緊抓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大力發展金融財富、總部商務、商貿物流、旅游會展等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及海洋新興產業,建成我國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濱海度假旅游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
“濟青聊”是全省發展“中脊”
四帶,即濟青聊、沿海、京滬通道、魯南四條城鎮發展帶。
其中,濟青聊城鎮發展帶以膠濟、濟聊鐵路和濟青、濟聊高速公路形成的復合快速交通走廊為支撐,串聯濟南、青島、淄博、濰坊、聊城等城市,是全省發展的中脊。
沿海城鎮發展帶由青島、煙臺、威海、日照等沿海城鎮組成,是聯系東北地區和東部地區兩大經濟板塊的重要通道。
京滬通道城鎮發展帶以京滬高鐵、京滬鐵路和京福高速公路為依托,聯系長三角和京津冀兩大世界級城市群,是國家京滬發展軸的重要組成部分。
魯南城鎮發展帶由日照、臨沂、棗莊、濟寧、菏澤等城市組成,依托日菏通道,向西對接中原經濟區,是國家隴海-蘭新城鎮發展軸和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組成部分。
打造六個城鎮密集區
六區,即濟南-淄博-泰安-萊蕪-德州-聊城、青島-濰坊、煙臺-威海、濟寧-棗莊-菏澤、東營-濱州、臨沂-日照等六個城鎮密集區。我省將通過加快這些密集區的人口產業集聚,促進一體化發展,形成全省新型城鎮化的核心載體。
其中,“濟-淄-泰-萊-德-聊”范圍包括濟南、淄博、泰安、萊蕪、德州、聊城6市全境和濱州的鄒平縣。將打造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山岳、泉水旅游勝地,山東半島港口群向中西部腹地延伸的樞紐區域,以及環渤海南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教研發、高新產業基地等。
具體來說,將規劃引導人口向濟青聊、京滬軸帶集聚,培育壯大德州、聊城中心城區規模。重點加強對濟南南部山區水源涵養區,小清河等水系和臥虎山水庫、錦秀川水庫、東平湖等的生態保護。在產業合作、旅游業發展、區域基礎設施共建等方面,將加強濟、淄、泰、萊4市銜接。
2030年全省特大城市有濟南、青島
城鄉居民點體系,包括中心城市、建制鎮和鄉村居民點。根據這一體系的布局規劃,我省將對城鄉公共服務設施進行統籌分配。
其中,中心城市分為四級,一級為區域中心城市,包括濟南、青島;二級為地區中心城市,包括淄博、煙臺、濰坊、濟寧、臨沂;三級為市域中心城市,包括棗莊、東營、泰安、威海、日照、萊蕪、德州、聊城、濱州、菏澤;四級為縣級市和縣城。
建制鎮實行差異化發展,因地制宜建設特色小鎮,發展成為縣域次中心,推動具備條件的有序設市。鄉村居民點則“發展新社區,建設新農村,保護老村落”,到2030年形成7000個農村新型社區、5000個中心村、4000個特色村。
到2030年,全省城區人口500-1000萬的特大城市有濟南、青島;300-500萬的I型大城市有淄博、煙臺、臨沂;100-300萬的II型大城市有棗莊、東營、濰坊、濟寧、泰安、威海、日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50-100萬人的中等城市26個,50萬人以下的小城市58個;10萬人以上的建制鎮20個左右,5-10萬人的建制鎮60個。
構建“四縱三橫”綜合運輸通道
綜合交通體系方面,將構建“四縱三橫”綜合運輸通道。其中,“四縱”是青煙威日通道、京滬通道、京九通道、濱臨通道;“三橫”是濟青通道、德龍煙威通道、荷兗日通道。同時,對全省鐵路、高鐵、高速公路布局進行優化,明確了“四縱四橫”鐵路運輸主骨架、“兩橫四縱”高速鐵路網和“八縱四橫一環八連”高速公路網,并對機場和港口布局進行了協調,突出濟南、青島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作用。
市政設施方面,到2030年,全省城鄉供水普及率達到95%以上??h城以上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8%,城市污水回用率達到35%,縣城污水回用率達到25%;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另外,對待土地資源我省也有“嚴杠杠”,市、縣(市)、鎮人均新增建設用地標準分別不超過100、110、120平方米。城鎮土地開發必須“存量挖潛、集約利用”,到2020年,全省城鎮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在10081平方公里以內,城鄉建設用地控制在20074平方公里以內。
城鎮體系規劃是全省最高層次空間規劃
前不久,山東省政府發布了《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對比聯系該規劃,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黨組副書記李興軍介紹,這兩個規劃相互聯系、相互銜接、相互補充,在目標定位、總體格局和重大設施上是一致的,但在法定地位、規劃范圍、審批程序、發揮作用等方面有所不同。
其中,山東省城鎮體系規劃是《城鄉規劃法》確定的法定規劃,是全省最高層次的空間規劃,編制實施城鎮體系規劃是省政府的一項重要事權。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屬于戰略性、政策性規劃。
發揮作用方面,山東省城鎮體系規劃承上啟下,是落實國家城鎮體系規劃、編制次區域城鎮體系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實施省級城鄉空間管制的法定依據。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強調不同規模的城市和諧共生,促進大中小城市集群發展,提升城市群綜合競爭力和一體化發展水平,構筑國際競爭平臺。(舜網)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