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12月19日訊(記者 呂芫至) 城鄉協調發展,積極推進醫療等基礎公共服務逐漸向基層下沉,打破各種資源的城鄉壁壘,向一體化邁進。今年山東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開,讓群眾看病少花錢,治療更省心。
據廣播《山東新聞》報道,在山東省中醫院,67歲的呂慶榮正忙著買藥。由于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病,即使通過慢性病醫保報銷,每年的藥物花費也有幾千元。今年,隨著山東省城市公立醫院醫藥價格改革的全面啟動,呂慶榮欣喜的發現,買藥的費用降低了不少。原來買藥一個月100多塊錢,現在買藥80來塊錢,比原來省五分之一。
由于我國醫院長期實行藥品加成政策,就是醫院可以在藥品價格基礎上加15%作為醫院的利潤。導致的結果就是,醫生為了這15%的利潤,就傾向于多開藥、開貴藥。更嚴重的是,藥廠通過回扣,使得實際上的加成率遠遠高于15%。如今山東醫改后,一律實行零差率銷售。
山東省物價局副局長董金文稱,“取消藥品加成后,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原來是醫療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補助三個渠道,現在改為醫療服務和政府補助兩個渠道。”
據了解,今年全省17市286家城市公立醫院全部啟動綜合改革,共取消藥品加成收入約58億元,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增加政府投入和醫院加強核算、節約運行成本建立補償機制后,每年可以減輕群眾就醫負擔約11.6億元,同時CT、磁共振等大型設備檢查、檢驗價格總體也降低了20%。
與看病貴問題形影不離的是百姓反映的看病難。山東構建分級診療服務模式,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使醫療衛生資源下沉。也就是說,不用大病小病都往三級醫院跑,在家門口也能看病了。家住威海陳家后溝的市民柳中青由于血糖不穩定,經常需要擠公交、排隊到大醫院接受檢查治療,如今開在家門口的威海市立醫院欽村門診部讓她再不用跑腿了。
據了解,威海市立醫院欽村門診部主要為周邊5萬常住人口提供三甲醫院的同質化診療服務,解決了普通病人及慢性病、醫保病人集中到市立醫院看病的問題。
目前,全省已建立各種形式的醫聯體200多家,每個縣至少有一所二甲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達標率分別為92%、86.5%和95%。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人均補助標準從2012年的25元提高至2016年的45元,服務內容也增加到12類45項,服務人群覆蓋面進一步擴大。
掃描二維碼
關注官方微信